对亲子鉴定机构也要定期“鉴定”

对亲子鉴定机构也要定期“鉴定”

亲子鉴定系统全闭环监控与存证功能模块正式上线,所有需要外出提取检材的亲子鉴定案件,都必须通过上海市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微信小程序或上海市司法鉴定业务管理系统的“鉴定全闭环监控与存证”新功能模块,实现对鉴定人是否实际参与鉴定活动、对被鉴定人进行人脸识别身份核验、被鉴定人合影拍照、鉴定场地自动定位记录、检材提取与封装展示(防拆封)等的有效管理。


  这一新功能模块的上线,旨在完善流程、强化监管,扼住亲子鉴定行业乱象。确实,个别司法鉴定中心通过一系列“操作”,将当事人抱养的孩子鉴定为“亲生关系”,为非法领养“洗白身份”,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举一个例子,如果孩子是抱养者从人贩子手上买的,当亲生父母历经千辛万苦找上门时,抱养者却拿出由鉴定机构开具的“亲子证明”,这事要怎么办?


  司法鉴定机构虽然不是国家机关,但其鉴定结果基本上是能够得到司法机关认可的,在诉讼过程中,可以就案件专门性问题接受司法机关或当事人委托,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依法定程序作出鉴别和判断。从这个意义上说,司法鉴定机关的结论具有权威性和法律效力。如果鉴定环节失守,无异于打开一个潘多拉盒子,后果难以想象。亡羊补牢,犹未晚,上海实现亲子鉴定系统全闭环监控很有必要,对其它地方也是一种启示。


  针对亲子鉴定造假,司法部办公厅曾于2016年发布了“规范司法鉴定机构开展亲子鉴定业务”的通知,对关键问题、重点环节予以明确。比如,司法鉴定机构应当要求当事人本人到场,严禁通过邮寄、快递、当事人自行送检等方式获取亲子鉴定的鉴定材料等。规定是明晰的,但并非没有漏洞可钻,否则个别司法鉴定中心也无法造假。因此,进一步完善制度,尤其是利用区块链等技术实现闭环管理是必须的。


  还必须认识到,钻空子者都是高智商者,制度中的一点小缝隙都会被他们不断扩大。所以,监管要见制度,更要见人——监管者要跟进这一制度设计。

从相关报道来看,最近这起亲子鉴定造假案的曝光,是记者和打拐志愿者卧底的结果。记者和志愿者可以发现的事情,监管者当然更不在话下。所以,司法行政机关对司法鉴定机构的许可要积极跟进,有必要对其日常行为进行适当的观察,必要时也要对这些机构定期“鉴定”。抓早抓小,问题就完全可防可控。